过会是中国民间习俗之一,不知道从哪个年月开始,每年的重阳节,各家亲戚们都来我们村过会走亲戚。庄稼收获完毕,冬小麦已经播种,经历了紧张繁忙辛苦劳累的农忙时节,村里人相对轻松闲适。再穷的家里,囤的都有粮食,有能力准备饭菜招待亲戚们,聚在一起,询问彼此的情况,分享丰收的喜悦,交流种庄稼的经验得失,诉说彼此想念的心情。
过会当天,各家各户除张罗酒席外,在我们村搭台子唱戏,我们小孩这一天着新衣,家里人提前一天去赶集,头天晚上给需要的菜、水果,提前备好。从这一点看得出人们对过会的重视。
一大早,母亲便整好一大锅热腾腾的卤面,配上西红柿鸡蛋汤,香气扑鼻。学校和戏台子挨着,一到下课,小伙伴们就会小跑到后台,扒拉着看他们化妆,看扮演着生旦净末丑等各种角色。边鼓、键盘、板胡等乐器独具吸引力,敲锣打鼓节奏鲜明强烈。虽然听不懂唱的什么,但是都愿意听到这熟悉的敲锣打鼓声,地方特色浓郁,传统的豫剧具有浓厚的河南地方特色。放学铃一响,都一路小跑回家,戏台子不远处,街道两边有卖小吃、玩具、耍游戏的,一个接一个,村子周围很快就变成了欢快的小集市。棉花糖、冰糖葫芦、捏糖人……满足了我们的口腹之欲。
路上家家传出锅铲碰撞的声音,家里的桌上摆放着橘子、健力宝、方便面。外婆从小最疼我,提篮里摆放着大块牛肉、巧克力之类的,最合我这个小馋猫的胃口,趴在那看了又看,心里美滋滋的,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。最隆重的时刻到了,在厨房忙活半天的老妈做了一大桌子好吃的,煎荷包蛋、小炒肉、手工红薯包等,家里平时不怎么吃的食材都上桌了。桌子边摆放着饮料和稀饭,一桌子饭菜在当时也算是很丰盛。姑父和舅舅们,拿着酒,借酒助兴。
到了晚上,爷爷奶奶老早吃完晚饭,搬着小凳子,提前占好位置到露天广场看大戏。还有腿脚不方便的老人,孝顺的孙辈用轮椅推老人看戏。人挨人,最后排那些人,为了能看到台上演员,也有的爬到了高台上。老人们的表情,专注又认真,沉醉其中,很是享受。比起坐在电视机旁,更喜欢现场热闹的气氛,台上演员也演得格外卖力。直到演出结束,老人们也不舍得离开,期待下一场的开幕。
想想小时候没有手机这么方便,没有私家车与公交车。远方的亲戚坐三轮或者步行好长时间,才能到达我们家,近的骑自行车或步行,手里还要拎着成箱的礼品。满满的都是亲情。那几年,物质生活还没有这么丰富,大多数人的日子都不宽裕,一年四季忙着吃穿,过会给了所有人家难得的交流放松的机会。
一些民俗的传统习俗正在消失,诸多往事成为心中曾拥有的美好回忆,永难忘记。
9393体育 copyright @ 2016-2021 zmjt.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:郑煤集团信息管理中心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》编号:豫b1-20060044
地址:郑州市中原西路66号 电话:0371-87781116
全国互联网安全管理服务平台备案号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