吃过晚饭,拿起遥控器,打开电视,走马观花地把节目转了一圈儿,却觉得电视节目索然无味。于是关掉电视,拿出最近几期的《郑州矿工》报纸 ,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。
作为一名通讯员,我也在《郑州矿工》上发表过作品。凡是收录有我的作品的那期报纸,我都保留一份。数目我没有具体统计过,约莫有二百多张吧。蓦然回首,《郑州矿工》已经陪伴我走过了十载春秋。而牵手《郑州矿工》,是我人生中一个美丽的邂逅,是偶然,也是必然。
2010年夏天,我走进杨河煤业公司,成了一名矿工。那年在集团公司培训,一次课间休息,我沿着街道散步,发现一个旧书摊儿,于是就走过去看有没有适合我看的书。翻着看着,只见一本又大又厚的牛皮纸封面的书,压在其它几本书下面,当时心中甚是好奇,于是顺手就把这本书抽了出来。书捧在手里沉甸甸的,只见封面上有三行黑体字,上中下排列。《郑州矿工报》合订本,(2906期——2981期),(2009年6月——2009年12月)。打开封面,发现这是一本报纸合辑,想着时间还算宽裕,就一张一张地翻看起来。报纸内容丰富多彩,图文并茂,让人不禁沉浸其中。短暂地翻看,里面的内容让我如获至宝,为了更仔细地品读,我毫不犹豫地买下了它。带回家后,一有空我就会捧着这本报纸看,特别是里面的文学艺术版,佳作纷呈,文采斐然,在我看来俨然与一本诗集、一本散文集也不差什么了。其中矿山人写矿山事、抒矿山情的文章,不仅饱含深情、清新朴实,又不乏生活气息。越看越觉得欢喜,心里由衷地为报纸的作者喝彩、点赞!
和我一样,《郑州矿工》的作者有很多都是身处一线的矿工,虽然我们不专业,但是我们很专注。报纸是展示广大矿工风采的舞台,更是我们学习写作、笔墨交流的园地。随着报纸日渐深入我的生活,报纸的文章给我带来了诸多的喜悦与感动。同时心中不断发出一个声音:你也可以说出你的故事,写出人生感悟,发表更多更好的作品。有时候,我也几度拿起纸笔想要写出一篇文章来,可是几度又写不出一个字来。怔怔地看着书桌上的稿纸,胸腔中奋发的感情不能宣诸于纸,让我不由地怀疑起自己来。但是我不甘心就此搁置,哪怕再没经验、再没思路,我也会拿出纸笔,寥寥几笔记录下来。日积月累,由词成句,由句成段,最后终于写出了文章。慢慢地我的文章在报纸上也发表得越来越多。置身在这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一方天地,已有十年的光阴。十年来,我写了很多诗歌、散文,家国情、矿山情、亲情、爱情、友情,人生的感悟,岁月的感慨,倾注笔端,墨韵流香。在写作的同时,我也从中学到了很多,受益匪浅。
冬夜寒冷,文字温暖。我知道不能一味地感激,得勾勒出几笔素描,让感恩的心穿过岁月的河流,以此振奋我激励我。我时常会想,如果我没有成为一名矿工,还会在那个夏天遇见那本《郑州矿工报》吗?我想会,一定会!不一定是在那个夏天,在那个旧书摊。但终有一天我还是会遇上它,只为这本报纸的文学内涵与我的感情的碰撞!当然,少了在矿上前线的体验,我可能不会在这十年里写出那么多的作品,时间上也可能会晚些许。《郑州矿工》,遇见你时,我已不是青春少年,但是你却焕发了我创作的青春,我常常在想,十年来,我付出了什么?收获了什么?那一篇篇作品中有无言的感慨、无声的诉说。
人曰:世间所有的相遇,都是久别重逢。感谢岁月,感谢人生,让我邂逅《郑州矿工》,在平平淡淡的生活与五彩缤纷的梦想之间,牵手、相伴,直至心心相印。但愿夕阳将我们的影子拉得很长,但愿时光的碎屑洒满身旁,让你的每一缕墨香浸润心田。
岁月的齿轮刻下深深的痕迹,绚烂的梦想留下美丽的星光。左手乌金,右手诗行。文学的种子,注定要生根、发芽,并在矿山的黑金地上开出灿烂的花朵。茵茵的小草,必将伴着煦暖的春阳,无阻挡地蔓向诗意的远方。
9393体育 copyright @ 2016-2021 zmjt.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:郑煤集团信息管理中心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》编号:豫b1-20060044
地址:郑州市中原西路66号 电话:0371-87781116
全国互联网安全管理服务平台备案号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