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学艺术 -9393体育

您的当前位置:9393体育 > 党建文化 > 文学艺术

连生(日)带年下

来源:自创 作者:盛秀丽 发布时间:2021-02-03 文字大小: |

在我的家乡,如果有谁连续遇见两次好事,需要大大庆祝一番的时候,村里人就笑说他是“连生(日)带年下——一块过了”,以此来表达一种难言的喜悦。生日,一年一次,年,一年一次,如果生日和年能赶在一起过,那岂不是喜上加喜好上加好?可是在我家,因为娘的生日正好是大年初五,所以正应了村里的那句老话:连生(日)带年下——一块过了。

年还没来到,全家人就忙开了,电话信件不断。“娘,我给你买了个新棉袄。”“娘,我给俺伯您俩一人买了一身保暖衣。”为了让伯和娘能过一个称心如意的幸福年,兄弟姐妹不断地计划着、商量着。震天响的鞭炮,大姐派外甥送回去了,从腊月二十三直放到正月十五,满满的一大包。大哥心细,除了鸡鸭鱼肉,从门窗到粮囤到鸡圈牛棚,需要贴的窗花对联福字全都准备好。我离家远,携带东西不便,那就封一个大大的红包,既是对伯和娘的祝福,也让他们知道我在外面过得很好。

推开两扇朱红色的大门,“伯,娘,我回来了!”一声呼唤,所有的思念都化作了相逢时的喜悦。“九州瑞气迎春到 四海祥云纳福来”“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门”。从大门到堂屋门,从厨房到西屋,红彤彤的春联映得满院红光。地上是放鞭炮后留下的红纸。伯喜欢放炮,大年初一的鞭炮从一千响加长到二千响再加长到五千响,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彰显着一家人的精气神。

心,随着日子飞转,离年越近,回家的心情越迫切。眼看着一切准备就绪,第二天就要启程了,老公坐在旁边,故意拿话逗我:“天气预报说明天要下雨。””下雨也回家。”“下雪呢?”“下雪也回”“那你咋样才能不回家?”“咋样都回,只要有车。”我的那个最远又最近的家啊,家里有伯,有娘,有红红的炉火,有我大年三十夜里抱过的椿树。娘烤的烧饼和伯熬的大烩菜,香得人只想连舌头一块吞下去。

和别人家闺女正月初二回娘家不同,我们家是初五回娘家。大姐、二姐、三姐和我,像奔赴一场神圣的仪式。大哥二哥即便之前已经回过家了,也要赶在这一天和我们团圆。

娘在家里张罗,伯早早守在村口。等啊,盼啊,一有公交车停下,就赶紧上前去看。他要比娘先一刻看到儿子女儿、孙子外孙。

堂屋里的两张饭桌已经摆好了,椅子、沙发、板凳团团围住。三姐主厨,我和二哥打下手。孩子们跑前跑后,屋里院里喧闹着,电视里明星们的歌声也比不过孩子们稚嫩的嗓音。鸡端出来了,鱼端出来了,大盆大盆的丸子,大盆大盆的水煮肉,馒头拧成了花,水晶粉丝点缀上黑芝麻,白酒香醇,果汁甘甜。一家三代,十八口人,围着伯和娘不停地说啊笑啊。

“来,给大舅磕头拜年。”饭还没吃完,大哥就抢着发红包。孩子们排着队,规规矩矩给大人拜年。“祝爷爷奶奶(姥娘姥爷)新年快乐,福如东海,寿比南山!””大舅,新年好,工作顺利!””老姑,新年好,恭喜发财!”

又细又长的长寿面端上桌了,白嫩的荷包蛋,鲜绿的香菜,每个人都端起碗,筋道爽滑的面条,香而不腻的面汤,这是对家的眷恋,这是对母爱的感佩!

时光带不走我们对年的挚爱。2004年冬天,娘离开了我们,可我们还是坚持每年初五回家,坚持初五中午全家吃面条。今年春天,伯也永远地离开了,但我们仍会努力地把日子过下去,努力把家妆扮得越来越好。就像娘说的:“一到过年,人都格外好看。”就像伯说的:“现在的日子,天天像过年。”

9393体育 copyright @ 2016-2021 zmjt.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:郑煤集团信息管理中心
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》编号:豫b1-20060044

地址:郑州市中原西路66号       电话:0371-87781116

全国互联网安全管理服务平台备案号:

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