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首儿歌唱得好:“秋天到,秋天到,秋天风光无限好。高粱涨红了脸,稻子笑弯了腰,辣椒红似火,茄子穿紫袄。棉花朵朵白,芝麻节节高。”地里的庄稼这几天格外喜人了,高粱、玉米、大豆、芝麻是八仙过海,各显神通。可我最情有独钟的还是那种棉花,因为那年种棉花的故事令我今生难忘。
从记事起,不管是生产队还是个体农户,种棉花是最主要的经济来源,生活开销大部分都指望秋后的棉花。不过农作物中棉花是一种费时费力的经济作物,这是我亲眼目睹。
那一年棉花技术员每家每户上门指导,再要求每户在朝阳的地方挖上一米宽、五米长、15厘米深的池子,先做营养钵,营养钵做成小茶杯状带底,把营养钵放在挖好的池子,逐个摆满、摆齐,用水浇透,晾干,放棉花籽,盖上碎土,弓上竹竿,搭上塑料透明薄膜,四周压实,才算合格。说来也是,过了十来天,嫩嫩的棉花苗长出来了,像刚出生的娃娃一样可爱。
在我大姐的精心照料下,棉花苗茁壮成长。到了五一节开始移栽,大姐挖坑、起苗、担水,我年龄小,别的干不了,只会拿着茶缸,逐个浇水。就这样,六亩多棉花十多天的功夫全部移栽到地里,看到满地一行行、嫩油油的棉花苗,心里甭提多高兴。夏季是棉花生长季,也是病虫害多发时间。看着大姐那年几乎每天顶着太阳给棉花喷药,处理各种田间问题,无怨无悔,我的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。
1980年春节刚过,如果是往年这个时候像我们这样的孩子还在尽情玩耍。母亲把我叫到身边,吩咐道:“二孩儿,拿上铁锨,跟你哥姐去铲棉花地沟。”我非常好奇每年棉花地沟都是生产队大劳动力去干的活儿。反问道:“生产队有大劳力,非得让小孩子干?”母亲不厌其烦地解释:“今年生产队有新政策了,棉花地包产到户,多劳多得。你干好了妈记住哩!”就这样,我极不情愿地跟哥姐下地啦。
俗话说:庄稼活儿,不用学,人家怎么咱怎么。我在哥姐的帮助教育下,开始第一次下地干活,哥姐年长经验多,铲得快,我虽然也非常卖力,但还是落下很远,到晚上累得腰酸腿痛。拆完花地沟,该育秧了,那年我们公社作为县优质棉花种植试点,引进美国棉种,各级领导非常重视,各环节都很精心。
经过一个夏季的精心管理,从施肥、浇水、打岔、打顶、捉虫,终于那年秋天棉花高兴地向我们露出笑脸。远望,一朵朵洁白的棉花似从天上飘下一片片洁白的云朵。往年摘棉花都是全队妇女挎布袋摘净棉花交给生产队记两分。那一年每家每户为提高效率都是带桃摘,然后回家脱壳。往年把棉花交给生产队后万事大吉,那年是白天摘晚上全家齐上阵,掌灯熬夜脱壳。我记得可清了,很多夜晚,我们全家都是熬到大半夜。母亲好几次都是鸡叫才睡觉。那年也是风调雨顺,棉花开花时,站在地里就好像花的海洋。让人流连忘返。
那一年我们全家确实是非常辛苦,可是我们全家喜事连连。大姐用卖棉花的钱添置了新大衣、自行车、手表、收音机。二姐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南阳地区卫生学院。那一年种棉花,不但改变了我家的面貌,而且改变了很多家庭的面貌,说啥我也忘不掉。
9393体育 copyright @ 2016-2021 zmjt.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:郑煤集团信息管理中心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》编号:豫b1-20060044
地址:郑州市中原西路66号 电话:0371-87781116
全国互联网安全管理服务平台备案号: